纳税筹划思想最早产生于欧洲。1935年,英国上议院议员汤姆林爵士针对“税务局长诉温思特大公” 一案,作了有关纳税筹划的声明:“任何人都有权安排自己的事业,依照法 律这样做可以少缴税。为了保证从这些安排中得到利益……不能强迫他多缴税。”这种依法保护纳税人利益的观点,赢得了欧洲法律界的认同,也被认为是纳税筹划思想的启蒙。随后,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在税收判例中经常援引这一观点。1937年,不少税务专家和学者开始了对纳税筹划的理论研究,企业也将纳税筹划的思想引用到自己的经营管理活动当中,用以降低企业的纳税成本。
1959年,法国巴黎成立了欧洲税务联合会,这是税务顾问和从事税务咨询及纳税筹划人 员自己的组织。20世纪70年代,国际上的纳税筹划论著不断出新,而且都颇具影响。R.C. 索而思执笔的《信托与纳税筹划》是由英国朗曼公司出版的一套税收实务系列丛书之一, 从1979年到1987年连续出了三版。该书从信托的角度研究了纳税筹划的方法技巧,成为信托业进行纳税筹划的模本,非常畅销。1988年,G.D.牛顿博士和G.D.布隆蒙在他们合著的《遇到麻烦的企业纳税筹划》一书中详尽地介绍了美国1980年公布的《破产法》、破产者的税务申报、债务人的税务事项、地方税收的筹划、破产企业的税务处理程序等,给那些资金运转陷入困境的企业提出了税收决策的方法。同时,人们已经开始关注跨国公司、跨国贸易的纳税筹划。1989年,费尔勒国际出版公司出版的《跨国公司的纳税筹划》则系统论述了跨国公司的纳税筹划活动,开辟了纳税筹划研究的新视野。与前者不同,霍瓦斯公司出版的《国际税收》用相当大的篇幅解释了税收的国际筹划理论与技术方法,它不局限于跨国公司的纳税筹划,而是扩展到所有国际经济活动中的所得税领域。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逐渐开始探讨如何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这一系列介绍纳税筹划方法的文章、书籍,主要介绍、研究或论述不同的筹划对象要用不同的纳税筹划方法,不同的税种要有不同的纳税筹划,以及纳税筹划的时机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在我国,由于经济体制及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税收问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纳税筹划的研究也比较晚。我国有关税收筹划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1994年,唐腾翔和唐向合著的《税收筹划》是国内第一部介绍税收筹划的专著。1995年张中秀的《新编避税与反避税实务全书》和1999年盖地的《论增值税税务筹划》有较大影响。中闹人民大 学财经学院于1999年在国内率先开设了纳税筹划课程,此后各经济院校纷纷仿效,并且已有院校设立了纳税筹划专业,开始大批培养纳税筹划专门人才。《中国税务报》也从1999 年开办了《纳税筹划周刊》专栏,推动了对纳税筹划的宣传和理论研究。2000年,《中国税 务报》公开讨论纳税筹划问题。这既是纳税筹划理论在我国迅猛发展的产物,也是我国市 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21世纪初,随着我国税收法律和税收制度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放弃偷逃税,寻求通过合法的途径来增加自身利益,客观上,促进了纳税筹划的发展。方卫平(2001)《企业税收筹划》,盖地(2004)《税务筹划与纳税筹划》,王国华、 张美中(2004)《纳税筹划理论与实务》,计金标(2004)《税收筹划》,刘蓉(2005)《公司战略管理与税收策略研究》,文桂江(2005)《税收筹划理论与案例》,宋效中(2007) 《企业纳税筹划》,黄华、蔡昌(2009)《纳税筹划》等关于企业税收筹划的专著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众多学者开始关注纳税筹划的探索研究。2010年以来,全国基层税务机关开办了“纳税 人 之 家 ” 课堂,有些单位将“纳税筹划”列入讲授内容,在行政执法实践上,推动了纳税筹划的普及。于是,依法纳税并能动地利用税收杠杆,谋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理财的行为规范和基本出发点。企业可以利用它来调整经营中的决策,减少税负,降低风险,增加收入,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的。
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纳税筹划这个有关国家税法健全和企业经营活力的问题逐渐引起了理论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从宏观角度分析,纳税筹划不仅有利于发挥税收调节经济的杠杆作用,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持续移定的发展。还有利于国家不断完善税法和税收政策。从微观角度分析,纳税筹划不仅有利于降低企业的涉税法律风险及管理成本,实现财务收益最大化,还有利于公司树立新的经营思想,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